盘点关于白色斑点的3大误解

白色斑点是一种表皮色素脱失性疾病。皮肤颜色主要取决于黑素的数量和分布。表皮黑素细胞产生黑素,并通过树枝状突起输送给周围约10~36个角质形成细胞,使皮肤呈现均匀一致的颜色。当黑素细胞数量缺乏,导致黑素不产生,就会在皮肤上出现白斑,俗称白色斑点。

正视白色斑点不仅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们应该做的事,也是普通人应该做的事。以下盘点几个关于白色斑点的误解:

1.皮肤有白斑就是白色斑点

白色斑点的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白色斑点,很多皮肤病也有白色斑点这一症状。因此,它们常常被误解为白色斑点。常被误认为是白色斑点的疾病主要有:贫血痣、无色素性痣、花斑癣、盘状红斑、粘膜白斑等。

2.白色斑点会传染

由于不少皮肤病具有传染性,很多人也担心白色斑点会传染,因此对白色斑点患者“敬而远之”。再者,白色斑点中有一类叫做泛发型白色斑点,这种白色斑点的白斑会扩展、融合,最终可能遍布全身,仿佛传染病一般。但事实上,白色斑点不是传染病,不会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,和白色斑点患者的日常交往完全没有风险,请完全放心地握手、拥抱、进餐,甚至接吻,他们是不该被歧视、需要得到大家认同的群体。

3.白色斑点可治愈

对于一些早期的、小范围的病变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对于病情控制、皮损恢复会有一定的效果。此外,为了恢复皮肤颜色,还可以通过长波紫外线(UVA)照射来诱导色素再生。对于严重的泛发型白色斑点,只残留较少正常皮肤,可以考虑通过脱色的方法使皮肤颜色均匀,但这样的处理会带来急性日晒伤的危险,要注意使用遮光剂进行防晒。除了这些医学手段,还可以使用仿晒剂或是遮盖的方法,在短期内让皮肤表面颜色变深,使色斑看起来不明显。